广东新兴有座“祖庭之祖庭”,供奉着二十罗汉,背后的故事感人
2019-12-18
云浮市新兴县龙山国恩寺,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故居、弘法地、圆寂地,它始建于唐高宗弘道元年,唐中宗神龙三年赐额“国恩寺”,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是中国南宗禅的三大祖庭之一。也是《六祖坛经》的辑录地,因此是禅宗文化的重要起源地,被佛学者们尊为“祖庭之祖庭”。
这座千年古刹,有个与众不同的地方,一般寺庙都是供奉着十六或十八罗汉,而国恩寺的大雄宝殿两边却供奉着二十罗汉,国恩寺大殿为什么要多供奉两位罗汉呢?原来这里面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相传于唐先天二年(公元713)八月初三日六祖惠能于故居国恩寺圆寂。为使祖师所创的禅宗正旨流传于世,以神会、法海为首的众弟子便在国恩寺成立“录经堂”,把六祖一生所弘扬的正法眼藏整理辑录成书。
因很多邪魔外道皆惧怕六祖禅宗正旨流传于世,故在辑录经书其间,众魔多次前来破坏,皆因有神会、法海等一批有道行的高僧舍身护法,所以这些邪魔外道每次前来兹事均以失败而告终。
就在《六祖法宝坛经》将要辑录成书之际,众魔趁夜深人静大部份护法弟子都进入梦乡的时候,便放火烧“录经堂”,妄想把《六祖坛经》全部毁灭。眼看火焰将要烧到经书之际,神会奋不顾身地纵人火海并用身体遮住经书。随后法海等弟子把火扑灭了,经书被神会用身体保住了,而神会的身体和脸部却被烧伤了。
通过正与邪的一番较量,最终正法战胜了邪魔,使六祖惠能所弘扬的禅宗正旨流传于世。众弟子为了表达对两位高僧的崇敬,均称其为护法罗汉。并把他们的法相供奉在国恩寺大雄宝殿两旁和其他罗汉一起永为供养。所以国恩寺大殿两旁比其它寺院的大殿两旁多供奉两位罗汉。后来佛弟子们还称神会为禅宗第七代祖师。
不仅有二十罗汉感人故事,国恩寺之所以被称为“祖庭之祖庭”,与他的历史分不开。
悉数中国各大名刹,寺中建墓的例子少之又少,而国恩寺则出现了这样的例子。国恩寺葬着六祖的父母双亲,而且该墓还曾受过唐皇的敕封,这不仅是国恩寺的无上荣耀,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六祖父母墓的历史相当久远,该墓始建于唐贞观十四年,比国恩寺的建造还要早约半个世纪;
其次,六祖父母墓的墓主卢行瑫大有来头,他本身就是唐高祖武德年间的监察御史,即使抛开“六祖父母”的光环,就是一座唐初监察御史的墓葬也足以令国恩寺声名远播了;
最后,六祖父母墓还受到唐中宗的敕封,据清康熙、乾隆《肇庆府志》及清乾隆《新兴县志》记载,唐神龙年间龙山卢氏墓曾接受“赐题”、“赐额”,这就说明国恩寺在接受唐中宗赐额的同时,六祖父母的墓茔也接受唐中宗的赐额,这是一种莫大的荣宠。
而六祖晚年,正在提倡一种“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的人间佛教思想,而他自身又是这种思想的忠实践行者,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六祖回到家乡修建为父母守墓的报恩寺,直至唐中宗敕赐国恩寺及其父母墓。
这些光辉灿烂的历史典故,也是国恩寺历经千年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为了弘扬“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思想,太极元年(公元712年)六祖命门徒回故居新州国恩寺建报恩塔,先天二年(公元713年)七月塔落成,此为六祖惠能唯一亲手报恩塔高30米,共7层,寓意是“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报父母恩:一个人来到世间为人,首先是父母之恩。十月怀胎,生养哺育,才能长大成人。养子方知父母国恩寺慈。到了一定的时候,自会领悟其中的含义。禅宗教导我们要报父母恩,有了这种意念才有和睦的家庭,慈祥的父母,孝顺的儿孙。
报众生恩:因为若无众生护持,不要说修菩提大道,我们连活着都十分艰难呀!禅宗宣扬的报众生恩,其实就是教导我们要帮助他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报国土恩:我们赖以生存的国土是无私的,山川,水土,粮食,矿藏,传统都是国土对人们的奉献。使国土庄严是我们报恩的职责,也是我们为后辈应尽的义务。
报上师恩:对禅宗来说,佛、法、僧三宝使人们取得智慧,获得解脱,是人们的上师。
“下济三途苦”,三途苦指的是三界中一切众生所受之苦,与孟子的“达则兼济天下”不谋而合。
正因禅宗弘扬的这些理念,不仅使得自身功德圆满、达到涅槃的最高境界,同时有利于南禅思想流布世界、泽及同人、福报苍生。
千百年来,报恩古塔几经风雨几经修葺,直至塌剩底层,现在的建筑虽是在原址上按原貌重建而成,但依旧不改他的古朴和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