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给金马奖选择的时间,不多了。

2019-12-17

曾几何时,要问中国最权威、最专业的电影节是什么,台湾电影金马奖、金鸡百花奖、香港金像奖的名字出现的最多。

 
今年的电影节,出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台湾金马奖、金鸡百花奖同时期举行。

环球时报报道,第56届金马奖颁奖典礼收视率出炉,电视、网络观看颁奖典礼收看人次大跌,收看人次较2018年678.8万下降至396.9万,下滑41.5%。平均收视率由去年的3.86下降至2.21。这家备受争议的电影节,衰退的速度远超人们的想象。

从中国最顶级的电影赛事沦落至二线,金马奖到底是怎样把一手好牌打烂的?

金马奖:曾是华语电影的风向标

 
金马奖创办于1962年,至今已有超过半个世纪的历史,是为了促进台湾地区电影制作事业和表扬对华语电影文化有杰出贡献的电影人而设立,评选条件中不设地域限制,评选对象面向所有华语电影和华语影人。
 
不论政治,彼时的金马奖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1978年,时任代理“行政院新闻局”局长宋楚瑜特别提出:“金马奖可以效仿奥斯卡奖”,颁奖机制改为评审委员先阅片评出入围名单,颁奖当天再出得奖名单予以密封,典礼中由颁奖人临时拆封颁奖,大大提高了奖项的神秘感与参与感。
 
上世纪80年代,台湾电影崛起。侯孝贤、杨德昌、李安相继出现,这些新晋导演关注现实社会,关注大历史背景下的家庭与个人命运的沉浮,致力于做“区别于商业电影之外的另一种电影”。
 
到90年代,金马奖变成完全由民间举办后,释放出更多的包容性和前瞻性。大制作、大明星可以捧杯,小成本文艺片、不知名演员也能获奖。大陆电影也逐渐开始登上台湾金马奖舞台,之后两岸电影交流合作日益密切。
 
翻看金马奖的历史,就像阅读一本浓缩的华语电影发展史,不仅能感受时代精神和评奖标准的变迁,更能领略到每个时代电影人的卓越风采。
 
2013年,金马奖洋溢着乐观喜庆的氛围,在星光熠熠中迎来了她的50周年庆典,两岸三地的重量级嘉宾悉数到场,华语电影的代表吴宇森、王家卫、成龙、梁朝伟、刘德华、梁家辉、张曼玉、舒淇、桂纶镁等明星纷纷到场庆祝,灯火阑珊处星光闪耀,50年宛如一场戏梦,正当大家以为这是一个美好开端的时候,没想到却可能是巅峰。
 
金马奖的今天恐怕绝非当年创办者所能想象,金马奖的明天又岂是世人能够预料的呢?
 

2013年,金马50周年典礼邀历届帝后同台留下经典画面

危机早已浮现

在一届颁奖典礼上,黄渤作为颁奖嘉宾,和他搭档的香港女嘉宾郑裕玲问他,你怎么穿个睡衣就来出席颁奖礼?他立马调侃说,因为我经常来金马奖现场,每次来就像到了家一样,你想啊,在家应该穿什么,当然以舒适为主。

可是紧接着蔡康永拿过麦,半真半假地调侃黄渤说,黄渤请你记住:金马奖是我家,不是你家!(毕竟金马奖是台湾的)
  
面对如此棘手的问题,台下的观众立马脸色都变的严肃起来了,毕竟大家一听就知道这个笑话踩红线了。

没想到黄渤的反应远超常人,笑着回怼蔡康永:“其实我刚才看到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刚才还有一匹马跟你一起,这么久了只看过人骑马,没看过马骑人”,直指蔡康永不自量力,还想分离大陆和台湾的关系,台湾也是中国的,是大陆人的家。

一席话一下子不仅消除了现场的尴尬,更是赢得满堂喝彩。

2018年11月,在第55届金马奖的颁奖典礼上,最佳纪录片的奖项竟然颁发给了有台独倾向的《我们的青春,在台湾》,获奖者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让人大跌眼镜,“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国家(注:指中国台湾省)可以被当成真正独立的个体来看待,这是我生为台湾人最大的愿望。

一席话,引发了在场的正义人士的强烈不满,段奕宏脸色铁青,李安满脸不安,原定在后面上台颁发最佳影片奖的巩俐直接拒绝上台。
 
事情一度快速升温,有人更是唯恐天下不乱,扮演了火上浇油的角色。
 
众所周知,金马奖是个有影响力的华语电影奖项,它一直回避两岸政治纷争,从而为两岸电影工作者开展交流提供了空间。本次金马奖执委会主席李安在事后打圆场道,希望就艺术论艺术,不希望有任何的政治事件或其他的东西来干扰,请大家给电影人一点尊重。这恐怕代表了两岸大多数影人的心声。
 

不过,任凭李安等有识之士再怎么挽回,事情并没有朝好的方向发展,由于民进党当局不断制造事端破坏两岸关系,干扰两岸交流,今年8月国家电影局决定暂停参加2019年金马影展。

没有了大陆的华语影展,沦为了一场小范围的狂欢,继大陆宣布暂停报名今年金马奖之后,数家香港电影公司也表示不会让旗下影片和艺人参加,其中包括刘德华和古天乐主演的《扫毒2:天地对决》,张家辉和古天乐主演的《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以及梁家辉、古天乐和任达华主演的《追龙2》等。

金马奖少了众星捧月,反应到具体收视率上更为爆冷,平均收视创历年新低,影响力也大不如昨,网友笑称“连个主持人的阵容都凑不齐”“省级电影节既视感”,这或许是金马奖举办56届以来的至暗时刻。
 

办电影节,最重要的是人心
 
之所以金马奖能走过这么长的历史,经得起考验,归根到底在于得人心。一直以来金马奖作为两岸文化交流发展的重要纽带,以电影为载体,双向开展友好交流活动的理念深入人心。
 
一旦沦为政治博弈的工具,就偏离了人心,当金马组委会一边用“影视文化不掺杂政治”当说辞,一边却任由“台独”言论传播,这样两面三刀的作风,对于有着爱国情结的中国人来说,肯定不能接受。
 

不过,担任台北电影节总监的制片人李亚梅坦言,若大陆2-3年不来参加,对金马影展还影响不大,还可靠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或者其他国家的华语电影支撑——可如若5-10年不参加,必定会冲击到金马影展在华人影坛的代表性。

57年过去,台湾不再是那个台湾,中国也不再是那个中国,金马在岛上脱缰离群狂欢,金鸡在隔海相望的厦门蹄鸣,那个闹腾也能蹦跶的时代,恐怕已经彻底过去了。留给金马奖选择的时间,不多了。

- END-